桂格滴雞精_回文活動 異動公告:因品牌內部審核因素,故得獎名單延後到4/19 16:00後公布,敬請期待!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3223

作者:何琦瑜

期望孩子適性學習的家長們,應當對大學考招的設計發聲,不要選擇「怕麻煩,所以不如恢復聯考」這類「回到過去」的選項,而應該鼓勵「非齊頭式平等」的多元彈性。讓教育體系的變革,有機會幫助孩子「走向未來」。

 

 

《親子天下》87期-幫助每個孩子成功,精彩內容搶先看 >>

兩年前的一個深夜,念國三的大兒子告訴我,他好希望高中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我不要再重念一遍國英數社自了!」那時他正經歷國中的低潮,感覺自己是個盡了洪荒之力卻仍然不夠好的中等生。他對設計、影像、科技發展等,學校沒有「科目」的領域,充滿熱情和好奇,腦中永遠有無數的專案想要嘗試,卻困在滿滿的國英數社自和會考複習中,沒有一點餘裕可以探索。

當時我帶著他搜尋社區內高職電子科、視覺設計科的課表,竟然也一樣,整天塞得滿滿的課表,還是一樣的國英數社自,偶爾搭配電子概論或美術設計,以及不知為何一定要上的「書法」和「素質教育」。

107課綱,教改最後一哩

我兒子的痛苦,終於有了改善的契機。明年107課綱就要上路了。這代表高中必須減少傳統的必修科目,多元選修科目要占到三分之一,同時各校可以發展有特色、以實作和專題導向的「校訂必修」課程。

為了落實107課綱,大學考招方式也要同步變革:不能只看學測或指考的主科成績,結合校內選修類科成績或專題表現,課外社團活動、比賽紀錄的「學習歷程檔案」,將被同步採納,在第一階段入學比重占五成。我認為這是決定台灣教育改革成功與否的最後一哩路。關乎的不只是高中和大學,也關乎目前改變最少、號稱台灣教育最低潮暗點的國中,是否能翻新。

比起4年前12年國教的推動,107課綱的實施,相對已有較好的基礎和共識。照理說,在當前少子化、大學供過於求的風暴下,考招應當大破大立,大學們不能再被動的等著收割靠考試成績分發而來的學生;不應當再去討論考試要考哪幾科才能篩選出菁英大學所需要的人才。而是應當與高中互為夥伴,合作開加深加廣、或多元選修課。有系統的提前到高中「埋伏」,像星探般的去找有熱情、有天分的學生,趁著107課綱實施,高中好不容易減少必修時數,增加大量彈性選課空間,大學也應當趁勢而起,讓未來的招生和系所規劃,朝更特色化、適性化和彈性化發展。

可惜的是,當前考招改革的草案和討論方向,看到的還只是大學們想要保障招生優勢的策略攻防,目前爭議的焦點:學測考哪幾科?本來只要國英數三大科,最後還是忍不住加上社會或自然。因為大學們打的算盤是,表面上占五成的「學習歷程檔案」,最後一定會徒具形式,所以不如保住「多一點」學測考科,才能讓入學有「鑑別度」。這種沒有未來感,僵固思維下的討論,極可能會讓107課綱的實施功虧一簣:好不容易爭取來的選修課,最後還是拿來準備考科。

招聯會所代表的大學們,在這一次難得的改革契機中,沒有展現出未來感。接下來10年是大學的存亡戰,大學們關注的焦點,應該要趕快從考招方式挪移。前段頂大們,不能再偷懶的想著靠學測、指考、分數分發,躺著等好學生填滿學校。因為愈來愈少的學生,卻愈來愈多的競爭者:隔壁的港大、對面的北大、有世界級企圖心的新加坡,還不談愈來愈多從高中就念國際學校,早就等著往美加大學跑的中上階級家庭的孩子們。

頂大們應該要做的,不是嫌高中老師教不好,學生程度愈來愈差,而是提前、提早,主動去跟優質高中合作,合作開設特色選修或加深加廣課程,提早預約吸引優質有潛力的異才。有願景的頂大們,應該放下身段,積極成為高中的夥伴。

前五志願以後的大學們,不要再想著合併用人頭搶教育部預算了,不要愈來愈大但最後都分不清校名了,反而要愈來愈小,要特色化、專業學院化,集中全力經營出一個特色,連結台灣優勢,成為亞洲最好,形塑出左邊右邊國家學生都願意千里迢迢來台灣上學的動機。

在此次大學考招爭議中,有一群熱情積極,提前在高中運作特色和選修課,期待正常化教學的高中老師、校長們,起而連署反對招聯會的決議。雖然目前看起來考招定案再改變的可能性不大,但參照4年前推行12年國教,高中考招改革的經驗,我覺得或許也不用太沮喪。

當年推動12年國教,大家以為「頭過身就過」,初期把所有的力氣和資源,都放在考招改革(還記得會考改成三階段記分、超額比序的混亂等等)。當時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拿掉考試的箝制,改變考招的方式,一切都會變了,教學就正常了,學生就適性發展了⋯⋯

但很可惜的是,事情並沒有如想像中簡單。4年後的今天,大多數的國中,還是停留在考試升學的牢籠裡,牢門早就開了,但小鳥不敢飛出來。我們於是了悟,真正能驅動現場有一絲改變氣味的,不是考招的方式,而是家長價值觀逐漸的鬆動,還有教學現場教師、校長、教育工作者們的自我提升與覺醒。當老師有能力改變教學,能夠用多元的方式帶動「真學習」與「深學習」,考試僅僅就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一切。所有扎實有意義的創新教學和課程變革,最終也應該能通過考試的基本能力門檻。家長、教師、學校課程和氛圍的改變,都比考招方式的調整,更需要時間和耐性,也更具有關鍵影響力。

我認為以上兩者才是107課綱,最需要關注和討論的焦點,也是最關鍵和最難的事。

期望孩子適性學習的家長們,應當一起來監督107課綱的落實:關心高中年段學習和選修課程的預備、師資的培養,以及和大學的合作連動。我們也應該對大學考招的設計發聲,不要選擇「怕麻煩,所以不如恢復聯考」這類「回到過去」的選項,而應該鼓勵「非齊頭式平等」的多元彈性。讓教育體系的變革,有機會幫助孩子「走向未來」。

童楨芝的爸
童楨芝的爸 2017-03-03 14:16:01 #1F
 

如果真要解放高中學習,應該將考科,考試(學測,指考),在高二暑假完成。高三可以:(1)出國交換,(2)選修大學課程(線上開放試課程或實際到大學修課或在學校合開認可課程),(3)自提學習計畫(電腦語言,攝影,見習,等),最後再於高三五月填志願,六月面試,同步於六月底,指考,學測,同步分發。

像現在的修正方案,高三寒假考學測,高三結束考指考,能有多少心思去準備學習歷程,到時候高中各校選修,幾乎雷同,一堆人修第二外語(日語,韓語,西語)或文學欣賞,電影賞析,因為這樣最省事,只是將大學的通識拿來高中玩,大家互相自欺欺人,沒有效果。

童楨芝的爸
童楨芝的爸 2017-03-04 00:21:07 #2F
 

摘錄107課綱部份內容如下:

多元選修:本類課程由各校依照學生興趣、性向、能力與需求開設,各校至少提供 6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本類課程可包括本土語文、第二外國語文(含新住民語文)、
全民國防教育、通識性課程、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大學預修課程或職涯試探等各類課程。

小魚丸 的媽
小魚丸 的媽 2017-03-04 06:24:14 #3F
 

不宜在高二暑假就來考學測跟指考,

這樣子一來,高一二的選修課跟社團活動全部都毀了,

選修課不是只有那些輕鬆的多元選修課程,

更主要的是各種基礎必修學分的加深加廣的課程,

這些就是用來幫助考生在高三時決定要選考哪些科目,

不用人人都十科全考,

先考完了,再來探索學業性向有何意義?

而且自認考得不夠理想的考生們(可能佔七八成以上)會提前進入重考模式,

也沒有心情修甚麼探索課程或大學預修課程,或出國交換,

 

此外,學習歷程包括必修跟選修的全部修課紀錄跟課外課內的表現,

這些是從高一上學期開始就每學期逐步登錄上傳,

並且要花不少時間仔細核實校對正確性,

不是高三下才要集中準備的,作業時間會來不及,

而且到時候很多活動主辦人、競賽培訓老師、或開課老師

都已經離職調動,也無從核對確認了。

於2017-03-04 06:35:03 重新編輯過
小魚丸 的媽
小魚丸 的媽 2017-03-04 06:41:05 #4F
 

我認為比較理想的是全教總所提議的五科採計三科的方案,

各校系要精挑細選,想清楚他們最重視的是那些科目,

類似的科系多數會採計類似的科目,

這樣子一來,多數考生只要學業性向夠明確,

只要準備三科或四科就好了,

選修空間會大很多。

雨薇爸
samkaichen 2017-03-04 09:52:12 #5F
 

重點不應該擺在考試制度.考試制度從以前到現在變來變去.但整體學生的程度.學習慾望.壓力.....等等並沒有因此改善.如果學生整體程度和心態(指學習)都變好了.無論考試制度怎麼變.都不用擔心.有時覺得改變考試制度只是為了平衡城鄉差距或照顧弱勢.但這樣做是真的是對的嗎.平衡城鄉差距和照顧弱勢應該用實際的作為讓它們程度往上提升.而不是用考試制度幫它們變相加分.這只是自己在騙自己(程度並沒變好).玩數字遊戲罷了.現在事實上是很多學生都不努力和認真.那怕課程再多元.也還是不努力和認真.事實上學業成績優秀的同學.在其他非考試項目表現也是優秀的居多.最重要的不是考試制度.而是學生有沒有用心.資質只有在最頂端才會有明顯的差異性.與其在討論考試制度.倒不如研究如何讓學生快樂地有效學習和提振讀書風氣.要不然考試制度再好.學生不努力不想讀.還是一樣的.優秀的學生(指努力認真.學習心態).考試制度再怎麼變對它們來說都是沒差的.而且如果真的要用學習歷程.第一件事就是高中均質化.這樣學習歷程才會比較有意義.要不然也只是形式化.

unonothin
closetoenemy 2017-03-04 10:15:09 #6F
 

期待透過課綱來改變教育環境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課綱在實務上已經成為不同教科書版本的書綱、與入學考的考綱。
課綱作為書綱的功能並不完整,因為大部份學校老師為求適合學生程度自行調整教材,英語補充雜誌、數學補充講義,很多學校把教科書放在旁邊。


如果課綱只要作為考綱的下限或上限,就直接發布考試範圍,不用花幾億作研究案。


縱使有了完美課綱,因為約束力不足,到了私校被變形一次,到了一中一女變形一次。偏鄉小校選修課開不出來再變形一次。最後就是四不像。

想要解決考試導向的問題,必須讓考試與課程脫勾,例如美國SAT、GRE/GMAT...這類考試與學校授課不直接相關。

 

小魚丸 的媽
小魚丸 的媽 2017-03-04 10:35:03 #7F
 

而且如果真的要用學習歷程.第一件事就是高中均質化.這樣學習歷程才會比較有意義.要不然也只是形式化.

samkaichen發表於2017-03-04 09:52:12在第5樓

 

學習歷程只是把現有的成績單跟備審資料的欄目統一格式化,

方便大學端審閱而已,是數位時代的必然趨勢,

跟高中均質化與否不應掛勾。

 

而且,如果高中均質化是指軟硬體跟師資的話,

除了真的很偏鄉的地區之外,

各縣市的高中早就均質化了,

教師甄試太難考,

即使是鄉下高中的老師普遍也都有碩士學位,

軟硬體的經費支援也都拿得比都市學校多,

 

沒有均質化的是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跟學力水準,

這個部分永遠都不可能會均質化,

家長跟學生會自己找尋他們想要的同儕聚集在一起。

於2017-03-04 10:39:14 重新編輯過
小魚丸 的媽
小魚丸 的媽 2017-03-04 10:45:52 #8F
 

期待透過課綱來改變教育環境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課綱在實務上已經成為不同教科書版本的書綱、與入學考的考綱。 課綱作為書綱的功能並不完整,因為大部份學校老師為求適合學生程度自行調整教材,英語補充雜誌、數學補充講義,很多學校把教科書放在旁邊。 如果課綱只要作為考綱的下限或上限,就直接發布考試範圍,不用花幾億作研究案。 縱使有了完美課綱,因為約束力不足,到了私校被變形一次,到了一中一女變形一次。偏鄉小校選修課開不出來再變形一次。最後就是四不像。 想要解決考試導向的問題,必須讓考試與課程脫勾,例如美國SAT、GRE/GMAT...這類考試與學校授課不直接相關。  

closetoenemy發表於2017-03-04 10:15:09在第6樓

 

我也覺得SAT或GRE之類的基本學力考試比較理想,

所以某些教育團體才會主張學測只考國英數就好,

最好一年多考幾次,考不好的可以再重考,擇優採計,

 

遺憾的是我們的大考中心研發能力不足,題庫有限,

沒有辦法多考幾次,

而且每次都找不同的大學教授來挑題目跟審題,

每年的難易度變動比較大,很不穩定。

 

而且我們的國文科老是把測驗題跟寫作合併計分,

這是很不理想的,不是每個科系都會想要採計國文寫作分數。

小魚丸 的媽
小魚丸 的媽 2017-03-04 10:58:49 #9F
 

關於學校的開課能力,

本來就不可能期望每個學校都可以獨力開出很豐富的選修課,

即使是在美國這麼富繞的國度,

常常都要結合附近地區的學校來共同開設選修課跟AP課程,

學生為了要修某些課程而花時間跨校通勤,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所以107課綱才要降低畢業學分數門檻,

讓學生在安排課表上可以有更多彈性。

雨薇爸
samkaichen 2017-03-04 11:04:53 #10F
 

均質化是指學力平均化.非硬體跟師資.就直接廢除明星高中.就按學區分發.會考不用考了.(私立不一定可管).高中已經篩選過一次.光看台北市跟新北市學測表現就可以了解.新北市70級分以上總人數比不上台北市一個普通明星高中(非建中.北一女)的人數或相差不遠.這樣的學習歷程本身在某些學科就已經不具公信力.而且很弔詭的是.我們常常在討論的大學考招.最後也是用某種型態來篩選學生.本質還是在把學生分類挑選.只是如何分類挑選讓大多數的人滿意而已或者讓少數訂定政策的決策者滿意吧.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